
总有一些年份,注定会在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;总有一些人,会从容地走过,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。今年8月3日,舂陵江镇扶贫专干张大海被确诊为高危性急性白血病,8月6日因抢救无效逝世,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。为追思这位一心为民、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,本栏目推出特别报道《追忆舂陵江镇扶贫专干张大海》,今天播出第一期:《青春奏响扶贫赞歌》。
△张大海
新桂阳8月20日讯(记者 刘娣 谢新阳)张大海是一名军人,2018年5月份从部队转业到舂陵江镇政府工作,任扶贫专干一职。
扶贫工作没有入职培训,各项政策都只能在干中学、学中干。为了能尽快挑起扶贫的担子,张大海白天入户走访边干边学,晚上带“作业”回家,“恶补”扶贫功课。上任一个多月,张大海就走遍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,成了舂陵江镇的“活地图”,对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、家庭情况等都了然于胸。
回忆起和张大海一起工作的日子,舂陵江镇党委书记呼延代胜说:“他来了以后,晚上学习、白天下乡,可以说是一刻都没有停过,我们舂陵江从他担任扶贫专干以后,每年的扶贫工作都得到了省、市、县的高度认可。”
盛夏时节,舂陵江镇春江村一处山脚下的养猪场内,藏香猪在嗷嗷叫嚣,这是贫困户阳爱球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。
2014年,阳爱球因病无法从事重活,缺乏劳动力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9年,张大海深入调研,结合阳爱球的意愿,为阳爱球确立了发展养殖业的思路。经过实地考察和产业发展分析,阳爱球在张大海的帮助下建立了小型养猪场。张大海不仅在养猪场选址、规划及采购种猪等方面亲力亲为,还多次邀请畜牧站的专家到场进行技术指导。目前,阳爱球的养猪场已初具规模,今年共养殖藏香猪80余头,出栏后可获得收益8万余元。不仅如此,去年7月份,阳爱球还在张大海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危房改造,一家人搬进了新房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可这样喜人的场景,张大海却再也看不到了。
“我们相处这两年,我把他当成亲人、就像兄弟一样,他能帮忙处理的事情,你只要打了他电话,再忙他都会来给我们处理。”阳爱球告诉记者。
正在村道进行卫生清扫的老人是舂陵江镇愁下村贫困户肖秋梅,她与老伴侯体柱两人因手脚残疾,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只能依靠低保和养老金维持生计。
得知情况的张大海与村支两委协商,由村委会聘请他们做村内保洁员,这样一来,不仅让两位老人每年有了6000元的工资收入,还解决了村内环境卫生清扫的问题。在2018年、2019年度全镇卫生评比中,愁下村都荣获了流动红旗。
“大海来我这走访,对我很关心,他蛮关心我的身体。”肖秋梅说。
今年75岁的愁下村贫困户侯全福,是张大海的帮扶对象,也是他的“忘年交”。尽管他才31岁,但侯全福还是亲切地称呼他“老张”。侯全福是五保户,无儿无女无人照料,因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行走困难。
平日里,无论扶贫工作多忙碌,张大海都会抽空去看望老人,为他送去油米面条等生活物资。张大海还从民政部门为老人申请了轮椅,并亲自送到家,细心安装调试,耐心指导使用方法。一提起张大海,老人就止不住流泪:“老张对我很好,给我送来了轮椅,还经常买米、面条来看我,是最好最好的人。”
在张大海生前的办公室,当人们看到办公桌上的贫困户上学子女情况摸底表、扶贫资料台账,宿舍里摆放的工作日志,和一桶正在等待主人打开的方便面……仿佛张大海依然奋战在大家身边。
责编:刘艳萍
来源:桂阳县融媒体中心
践初心 办实事 | 白水瑶族乡:打通快递进乡“最后一公里”
雷坪镇:“致富桃”铺就乡村振兴“先行路”
四里司法所:法治清风润童心 护航成长伴暑期
四里镇:星光少年百里赴约 志愿薪火点亮山乡
方元镇:奈李黄桃走俏四方 游客体验生态采摘乐趣
三伏天“冬病夏治” 中医特色疗法受热捧
浩塘镇:退役不褪色,实干显担当
守护“少年的你”:樟市镇“农家夜话”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
下载APP
分享到